破画画的

【安利】大象 Elephant (2003)

大象 Elephant (2003)



少数在戛纳上同时获得金棕榈和最佳导演奖的片子,不过这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大象》的视听风格,我不会说他有多牛逼但是即使现在这也是一种奇特的视听语言。

说实话这片我完全没拉直接就扔上来了,因为我觉得这片不用不用拉 ,具体原因后说。

其实要讲视听最好还是陪着视频说不过我实在懒而且毕竟不是拉片。


言归正传,看这片子我第一感觉其实是出戏,对,就是出戏。通常来讲出戏是一部影片的大忌,那为什么这部片子还得了戛纳大奖?

通常我讨论视听的时候是不强调主题的,不过这部片子的视听方式的选择我相信是与影片内容息息相关的。《大象》是非常典型的运用长镜头的影片,导演对于长镜头的执着到了不在乎出不出戏的地步。与好莱坞重视后期剪辑的风格相比注重长镜头的影片在时空线上更具连贯性,与剪碎了的镜头组成的蒙太奇相比长镜头内的时空都是真实的,因此长镜头的运用通常会传达一种记录性。片中大量的长时间镜头跟拍会让人明显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导演甚至非常作的在动作的时候使用高速摄影来传达摄影机的存在,类似的还有长时间的虚焦等等,导演这么做的意图就我个人揣测是想营造一种纪录片的感觉,而之所以需要这种感觉正是因为影片的题材。

提到了长镜头就势必会说道导演为什么能得最佳导演奖。长镜头与短剪的风格分化其实不是从好莱坞而是在有电影的时候就开始了。熟悉电影史的人肯定都知道卢米埃兄弟和梅里埃,现今好莱坞师承的是梅里埃,而大部分独立电影导演以及一些大手导演包括曾经的苏联电影都是师承的卢米埃。

相对于长镜头的运用,好莱坞更注重的是前期的故事版设计和后期的剪辑以及特效,在这个过程中导演的作用是被极度弱化的,这也是现今好莱坞为何是制片人中心制的原因所在。与此相对的,很多大导演其实会偏好运用长镜头。因为长镜头的运用对于中期,即使诸如场面调度,选景一类的现场水准要求比较高,而现场正是导演发挥的地方。看完《大象》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导演的场面调度非常精确(影片是将同一时空通过不同视角来展现,交集点的场面调度非常精彩)。另外因为影片使用了大量长时间跟拍所以甚至会有很多人意识到本片的摄影也是非常牛逼的人物(上上下下完全不乱晃,不然视听语言已经这么上帝视角了摄影再出戏就玩过火了这片就完了)。另外这片的长镜头运用让我想到一部片子,《不夜城》,此片片头的长镜头跟拍也是非常精彩,都是能在运动中构图的货色。总之不配合视频很难说清楚,大家还是自己观片感受一下。这片放电影院效果不一定有多好,但是导演精确的用独特的视听语言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最后顺便再安利一本日本的电影,《听说桐岛要退部》,我很喜欢。我看这部片子其实比《大象》早很多,这应该就是学习《大象》这片的东西。

评论(1)
热度(3)

© 赤鸟之翼 | Powered by LOFTER